搜索“战争”相关结果

  •   影片前半部看是一出荒诞不经的嬉闹剧,但在黑色幽默的底层却深深反映出了战争后期人们的厌战情绪,影片后半部则感人至深,可谓深具震撼力,那个象征禁锢的棕榈树的两次被扔进大海,正象征了权利的倾覆和向往自由的呼声。
  • 双狙人

    986
      硬汉托马斯·贝克特(汤姆·贝伦杰 Tom Berenger饰)是一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老兵。然而冷酷无情的贝克特却因为曾经不顾他的战友而臭名昭著。这一次,美国情报部门派遣年轻的神枪手理查德·米勒(比利·赞恩 Billy Zane饰)与贝克特搭档,前往巴拿马完成一次刺杀任务。亦敌亦友的一老一少深入丛林,在远离后方支援的情况下,两人却各怀鬼胎,甚至互相攻击。但随着任务的进行,两人开始慢慢地接纳彼此,在紧要关头互相救助。  本部由路易斯·罗沙执导的新派战争片《狙击手》,以美国陆军狙击手特种部队为故事题材,另辟蹊径地聚焦资深狙击手和年轻情报员之间的身份与感情矛盾来制造戏剧张力,加上极富震撼力的视觉效果,营造了一部令人叫绝的丛林动作大戏。
  •   抗日战争初期,深受日寇之害的敌占区民族资本家王尧翁为自保,以提供军饷和军械装备为条件,提出与国民党某军长、他的结拜兄弟于子才合作训练一支对抗日寇的女子别动队。于子才答应,派出自己的贴身警卫官杨干乔(刘威)负责执行以“蓝色铁锚行动”为名的特殊训练任务,八名流亡女青年被带到深山中的偏僻军营,开始了严格、残酷的训练。  王尧翁运给于子才的军饷和军械被勾结日伪汉奸的田八爷所截,女子别动队第一次出动,虽有队员牺牲,但出色完成任务,王尧翁非常满意,挑出菲菲(张悦楷)作他的贴身保镖,其他队员在杨干乔带领下深入敌占区继续行动,漂亮的林曼云(何晴)化身当红舞女出现在汉奸头目宋宝先身边。风云变幻,王尧翁与于子才为了私利也做汉奸,而杨干乔对于子才向来死忠。
  •   《众神与将军》(Gods and Generals)名为《葛底士堡》的续集,其实是一部前传,算是赶了当今前传续拍的潮流。本片几乎完全由《葛底士堡》原班人马演出,只不过扮演传奇李将军的,已由马丁·辛改为另一奥斯卡级的老演员罗伯特杜瓦尔担任,而导演、摄影等幕后人员则基本不变,因而可以推断是和《葛底士堡》同一风格的。    既然是前传,讲述的自然是发生在葛底士堡战役前的南北战争的故事。按照导演兼编剧罗纳德·麦克斯韦尔一贯的风格,少不了对这开始两年的著名战役作一番详尽描述。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剧情,我们也有必要对这些战役作一些勾勒。    美国内战的第一场主要战斗发生在弗吉尼亚的曼萨斯,因而这场战斗经常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曼萨斯第一之战"。从整个内战的尺度来衡量,这第一场主要战斗都比较小儿科,双方似乎是在试探对方的实力,因此没有投入很多兵力。当时北方军队是处于麦克道威尔将军的领导之下,而南方的李将军并没有实际指挥这场战斗,因此南方的军队看起来非常松散。但最后这一役还是南方军队赢了,他们突破了北方军的防线并导致北方士兵如野牛般集体慌乱逃窜。这一战役也因此有了个外号:"第一轮牛奔"。    趁曼萨斯一战获胜之后,李将军决定向北挺进马里兰州(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北伐),不料作战计划落入了北方军队之手,双方又在靠近安铁坦小溪的一个叫沙布斯堡的地方展开了激战。北方盟军以三比一的优势兵力强攻李将军的部队,结果南方军队不得不败退。1862年9月17日的这场战斗是整个南北战争中单日伤亡最多的一天,共造成双方23582名士兵伤亡,北方军略多,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由于此战的失利,本来想浑水摸鱼的大不列颠推迟了对于南方邦联政府的承认。同时,本次战役还有另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后果:林肯总统借此机会推出了《奴隶解放宣言》。    时间到了1862年11月,由于不满意北方军总指挥麦克林纳的无能,林肯新启用了伯恩塞得将军,后者自然感恩图报地发起了志在必得的冬季攻势,结果在弗雷德里克堡这一战略要地与李将军的部队打了一场恶仗。在这场战斗中,北方军士兵人数依然压倒南方军,但指挥和沟通实在是很混乱,虽然伯恩塞得对南方军驻守的弗雷德里克堡发起了不间断的多达14次的猛攻,仍然没有冲破南方阵线,最后只能无功而返。这场战斗可以说南方军全面胜利,他们造成北方军多达13000人的伤亡,而己方仅损失约5000左右。此役过后,北方军士气急剧下降,而南方盟军的士气则达到了顶点。    为了整顿士气,北方军又换了约瑟夫胡克将军作总指挥,谁知仍然不管用。1863年4月底5月初的十来天时间里,在11500对60000的优势兵力状况下,北方军还是在查斯诺斯威尔打了个大败仗,损兵折将17000余。本次战役一般被认为是南方李将军最伟大的胜利,但他这个胜利也来之不易,不仅南方也损失了约14000士兵,而且损失了外号"石墙"的杰克逊将军。一部分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杰克逊将军的意外牺牲才是整个南北战争的真正转折点。
  • 金橘

    793
    1990年的阿布哈兹战争期间,爱沙尼亚人伊福被迫留下了收获金橘,流血冲突打到了他家门口,一个受伤的男人留了下来,伊福被迫之下收留了他。
  • 影片《黑色轰炸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一段黑人为保卫祖国而战的故事。在二战期间,美国需要更多的飞行员,国会提出是不是可以试验,组成一个叫塔斯克吉飞行队,在阿拉巴马洲建立试验性的飞行训练中心,训练了一批黑人飞行员与白人共同保卫自己的家园。
  • 本片改编自尼古拉·果戈里(1809—1852)的早期作品、同名长篇历史小说《塔拉斯·布尔巴》。 小说塑造了哥萨克英雄布尔巴的形象,歌颂了民族解放斗争和人民爱国主义精神。
  • At first glance, it seems like an ordinary sports movie based on Kendo. Jaewoo, who joins the national team selection process, is treated as a soon-to-be eliminated player from the first day. However, IRON MASK does not simply follow the typical sports movie formula. It sets the tension high early on, by showcasing an intense confrontation between Jaewoo and the unbeatable top-...
  • In the thick of WWII, the 1st Special Service Force unit is called to duty on a secret rescue mission. Challenged by Nazis at every turn, our band of heroes bunker in a bombed out city and race against time to relay a message that is crucial to the Allies invasion of Sicily. Cornered and caught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they only have one option: fire more bullets!
  • 20世纪60年代,一架隶属法国的飞机在北非阿尔及利亚的沙漠中失事,除一人生还外,其他机组人员全部下落不明。精疲力尽的生还者带回一个神秘的手提箱,但是他的意识却恍惚游离,没人能从他的口中知道发生过什么事情。为了找到失事的飞机并探明原因,军方派遣一队10人伞兵前往沙漠进行寻找。
  • 战争 
      1942年,冀中的抗战形势艰苦卓绝、生死攸关。为粉碎侵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上将发动的“五一大扫荡”,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冀中区党委负责同志研究决定,主力部队由内线向外线转移,冀中区党政军机关人员进行大规模精减,精简人员分散隐蔽到可靠的村庄,和群众一起坚持反扫荡。在精简下来的人员中,时任冀中区妇救会宣传部长的吕正操的妻子刘沙,因身怀有孕,被安排留了下来。  分手在即,吕正操和妻子依依惜别。为迷惑敌人,吕正操决定在冀中军区大张旗鼓地召开 “五一”庆祝大会,造成我主力部队和首脑机关已被日军包围的假象。庆祝大会的当晚,吕正操率冀中区领导机关反扫荡队伍,趁着雨夜,跟日军走了个擦肩而过,跨过沧石路,淌过滏阳河,顺利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鬼子在第一个回合中扑了空,遂变换手法,却被吕正操识破,在一场鬼子的互战中损失惨重。  不久,刘沙在根据地妇女主任照料下顺利生下一个男孩。此时,反扫荡斗争取得局部胜利,极大地挫败了日军的威风,但也助长了我军少数指战员轻敌的思想。关键时刻,吕正操对敌我形势有着清醒地分析和认识,果断作出决定,以区党委和军区的名义,向所属五个军分区发布命令,催促他们迅速向外线转移,且不可贪功恋战。然而,部队在连续的胜利中还是存在贪功恋战的现象,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据可靠情报,日军有重点合击河间、肃宁、饶阳、献县边界地区的迹象,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主张当夜跳出包围圈,转移到子牙河东去。对与常德善的正确决定,王远音政委持反对意见,并行使“政委最后决定权”,结果导致千余人的队伍全军覆没,司令员和政委也双双牺牲。爱将常德善的牺牲,使吕正操认识到战场打仗“政委最后决定权”的弊端,建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从此撤消这一制度。  经过艰苦卓绝的迂回周旋,吕正操率领冀中军区主力部队及党政军首脑机关跳出敌人的合击圈,彻底粉碎了日寇 “五一大扫荡”的图谋。反扫荡结束后,刘沙在警卫员小胜的保护下,历尽艰险,带着孩子来到吕正操身边。在战士们的祝贺中,取得反扫荡胜利和“革命从此后继有人”的喜悦,在吕正操的脸上荡漾开来。
  • 战争 
    1949年初反动势力首先向我绥远解放军阵地发动进攻,挑起陶卜齐战斗,妄图逼董其武率部西撤。在我军对马一春进行惩罚性打击后,主动撤回阵地,其阴谋不攻自破。董其武回到绥远后,团结赞成和平起义的上层官员,同宋万洲、马一春等反和平势力及动摇派展开艰苦曲折的斗争。
  • 公元1645年,清军已经占领明朝半壁江山,南明隆武帝退守福建。当时的台湾被荷兰人占领,国家有难之机,皇帝(徐敏 饰)招见郑森(赵文卓 饰),赐名“成功”,任御营中军都督。由于父亲郑芝龙(杜志国 饰)在反清复明中与皇帝意见相左,隆武帝封郑成功为招讨大将军,赴边关探查军情。十几年后,荷兰人统治下的台湾民不聊生,不断有不甘被盘剥的百姓逃奔而至,郑成功決定收复台湾。一六六一年春末,郑成功率200艘战舰进攻台湾,在何斌的帮助下,郑军绕过鹿门岛浅海,两万多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荷军面前,荷兵仓皇应战,并将薛良等数名百姓押做人质,声言若郑军不撤就杀人质。何斌欲换薛良遭荷兵打死,薛良随即跳城而亡,郑成功见状怒发冲冠......
  • 战争 
    朱程,温州苍南县矾山人,1928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学员,1934年,他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铁道学院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回国后,由朱德同志介绍入党,曾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华北民军第一旅旅长等要职,一生身经百战,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东南地区反“扫荡”中英勇牺牲,年仅33岁。杨得志将军亲笔题词称其为“铁军将才”。   影片纪录了朱程从日本回国到为国捐躯这一期间在华北领导抗日民军,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斗智斗勇、出奇制胜,率领民军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 西贡沦陷时,越南陷入一片动荡不安的局面,巴洛克上校的妻子琳是越南人,她阳阴错差来不及撤退,却让巴洛克误以为她已被炸死,只有伤心地坐直升机回美国。十二年之后,一位来自越南的牧师告诉他,琳和他的儿子还活着,生活十分清苦,于是他独自前往越南拯救妻儿,但见到了琳却救不了她,儿子则与一群美越混血儿历经千辛...
  • 电影背景以1920年在中国吉林省凤梧洞联合独立军摧毁日军第19师团,取得巨大胜利的凤梧洞战斗,与青山里战争一同被誉为"独立运动史"为原型的故事。
  • 余波

    52
    故事发生在1946年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火让大地满目疮痍,家庭妻离子散。英俊上校刘易斯(杰森·克拉克 Jason Clarke 饰)和他的妻子瑞秋(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饰)在战争中失去了他们的大儿子,瑞秋因此非常的痛恨德国人,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战后,她和她剩下的家人们,要和一个名为史蒂芬(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Alexander Skarsgård 饰)的男人住在同一屋檐下。
  • 下水道

    166
      1944年9月底,悲剧性的华沙起义已接近尾声,一支波兰“国家军”在中尉查德拉(Wienczyslaw Glinski 饰)带领下驻防一栋破败的建筑。华沙市内被德军分块切断,与家人失散的作曲家米考只好在这支30人小队中栖身。悬殊的军事差距让战士们心灰意懒,米考的钢琴声有些怪异的飘荡在废墟上空。德军的小型攻势很快让队伍无法招架,全员进入下水道转移阵地。  波兰战士们在没有饮食的下水道中茫然前行,德军不时投放毒气,有一些战士疯掉了,但更多人死在了下水道中。查德拉的队伍很快迷失了方向,战士们也分别迷失在暗无天日的下水道中……  本片获195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是导演安杰依·瓦伊达(Andrzej Wajda)战争三部曲的第二部。
  • 战争 
    1929年春,蒋、桂军阀矛盾激化,国民党广西农工民主厅厅长俞作柏(郭少雄)策动在前线任总指挥的表弟李明瑞(唐汤民)阵前倒戈,新桂系全线溃败。事后俞作柏被蒋介石任命为广西省主席,但广西政局依旧动荡。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俞在香港拜会了共产党高层,请求派遣干部前来广西协助他工作,邓小平化名邓斌(卢奇)来到广西。   起初因俞心生悔意,邓斌未受待见,但在李明瑞的精心安排下,邓、俞达成同舟共济的协定,统战、兵运及农运等工作在广西有条不絮地展开。蒋介石听闻,很是不满,派心腹郑介民用金钱挖俞、李部队的墙角,并扣发粮饷,李明瑞差点因部下叛变丧命。面对突变的形势,来不及请示中央的邓斌说服俞、李,将他们掌控的部队和军需辎重迅速转移到了桂西重镇百色,准备不日起义。
  • 绝地

    31
    影片讲述的是1945年8月前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前夕,抗联88旅得知情报,日军在穆棱共和乡一带储藏了一批化学武器,于是迅速派遣一支由抗联战士、前苏联红军和化学武器专家组成的30多人的小分队进入穆棱境内,寻找这批化学武器,防止其爆炸泄漏。侦查中,小分队与日军发生多次战斗,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前苏军发动总攻前完成了任务。